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游淙祺 教授

ImgDesc

游淙祺 專任教授

德國波鴻大學哲學博士 

學術專長: 現象學、文化社會理論、胡塞爾、舒茲、沙特 

e-mail: ccyuster@gmail.com

電話:07-5252000#3225 

 

 

 

 

 

 

 

 

 

一、學經歷

主要學歷

1996        德國波鴻大學(Ruhr-Universität Bochum)哲學系博士

1988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

1983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學士

 

學術經歷

2015-2021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2013                 歐盟德法哲學項目訪問學人(捷克布拉格查理士大學)

2009-2016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2008-迄今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2007-2008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2002-2007       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1996-2002       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組副教授

 

二、著作目錄

A.期刊論文

1. 202012月,Husserl on Ethical and Cultural Renewal: An Intercultural Reappraisal, in Phenomenological Studies, issue 5, 2021, pp. 87-106. https://poj.peeters-leuven.be/content.php?url=journal&journal_code=EPH

2. 202011月,〈胡塞爾論作為差異性與普遍性脈絡中的文化物〉《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論評》,第26期,頁192-214

3. 201910月,〈「世界之子」的雙重面貌:脫離又不脫離自然態度的現象學心理學還原〉《意象》,第5期,頁27-38

4. 20198月,〈胡塞爾思想發展脈絡中的心理學與現象學:從對立到調和〉,《哲學分析》,2019年第10卷第4期(總56期),頁52-73

5. 20198月,Phenomenological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Vol.7, Nr. 8, August 2019, pp. 401-405.

6. 201812月,〈近些年法國哲學中的爭論熱點〉,馬里翁/莫偉民/游淙祺合著,《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五期,頁13-21

7. 20186月,The Duplicate Faces of Weltkin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menological-psychological Reduction and Natural Attitude, in Escritos de filosofía, Segunda serie (enero-dic., 2016), No 4: 78-88.

8. 20183月,Husserl and Schutz on Cultural Objects, in monographic Volume 7 of INVESTIGACIONES FENOMENOLOGICAS, pp.523-540.

9. 2017年6月,Game objects as intentional objects, in Phainomena, XXVI/ 100-101, Ljubljana, pp. 241-252.

10. 2016年12月,〈現象學與生活:胡塞爾的方案〉,《哲學分析2016年第7卷第6期(總40期),頁16-26

11. 2016年12月,〈哲學家與世界:從胡塞爾到梅洛龐蒂〉,《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第6輯專號:梅洛龐蒂──以人文科學改造現象學,頁1-28。 (NSC-96-2411-H-031-006)

12. 2016年5月,〈現象學心理學與經驗的世界〉,《現代哲學》,2016年第3期(總146期)5月號,頁6-11。

13. 2015年12月,Husserl on Lifeworld and Experiential World, in SOCIETÀ MUTAMENTO POLITICA, ISSN 2038-3150, vol. 6, n. 12, pp. 13-27.

14. 2014年12月,〈胡塞爾論普世性與文化革新〉,《哲學與文化》,第41卷第11其,頁39-56。AHCI。

15. 2013年6月,Husserl on China and Culture Centrism, in Phainomena, XXII/84-85, Ljubljana, pp.65-82. (NSC-98-2410-H110-038-MY3)

16. 2013年1月,〈胡塞爾論生活世界、理性與歐洲〉,《東海哲學研究集刊》,第18期,頁3-36。

17. 許樹珍、林湫雯、洪毓婷、游淙祺,〈精神病患家庭關照時間流之現象探討〉,《護理雜誌》,59卷6期,2012年12月,頁36-44。

18. 2012年12月,Husserl on Ethical Renewal and Philosophical Rationality: Intercultural Reflection, in Investigaciones Fenomenólogicas, Nr. 9, pp.145-156。

19. 2012年2月,〈相互調音關係與現象學心理學〉,《東吳哲學學報》,第25期,頁61-80。

20. 2011年5月,〈歐洲的理性理念:省思胡塞爾的文化論述〉,《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1卷第3期,頁97-108。(簡體字版)(NSC-98-2410-H110-038-MY3)

21. 2011年1月,〈身體、不良信念與文化認同的基本態度:從沙特談起〉,《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2期,頁159-174。AHCI。〈身體、不良信念與文化認同的基本態度:從薩特談起〉,《現代哲學》2011年第1期,頁53-60。(簡體字版)

22. 2010年11月,The Hopeless Quest for Taiwanese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Orphan of Asia from Sartre’s Perspective, in Phainomena, XIX/74-75, Ljubljana, pp.169-183.

23. 2010年11月,〈衝突的人際關係:沙特論「為他人存有」〉,《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第4期,頁107–129。

24. 2009年11月,〈舒茲的社會理論思想:從胡塞爾現象學心理學來看〉(The Social Theory of Schutz and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Schutzian Research, Vol. I, pp.177-200.

25. 2009年4月,〈世界與經驗:胡塞爾現象學心理學的形成與發展〉,哲學與文化,第36卷第4期,頁113-126。AHCI

26. 2007年1月,〈從當代的文化哲學看赫德的文化思想〉,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十七期,頁21-50。(NSC93-2411-H-031-004-)THCI

27. 2006年12月, Heimwelt, Fremdwelt, die Zwischenwelten, in Phainomena, XV/59, Ljubljana, pp.106-119. (NSC91-2411-H-031-022)

28. 2006年3月,〈現象學心理學與超驗現象學:從胡塞爾的脈絡來看〉,應用心理研究,第29期,頁35-52。

29. 2006年2月,〈薩特論自由與處境的弔詭性〉,上海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七卷第一期,頁26-33。(簡體字)

30. 2006年2月,〈我群世界與他群世界之間:瓦登菲爾斯論文化間際性〉,哲學與文化,革新號第381期(第三十三卷第二期),頁67-81。另刊載於《現代外國哲學》(杜威、實用主義與現代哲學專號;俞吾金主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頁378-399。(簡體字)

31. 2006年2月,〈社會行動與理解:舒茲論主觀意義與客觀意義〉,東吳哲學學報,第十三期,頁67-87。另刊載於〈舒茲論主觀意義與客觀意義〉,《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論評》,2005年12月,頁181-202。(簡體字版)

32. 2005年7月,Between “Homeworld” and “Alienworld”: Waldenfels on Interculturality, Philosophy, Culture & Traditions, Vol. 3, pp.25-38. (NSC91-2411-H-031-022)

33. 2004年12月,〈文化差異之省思:論胡塞爾與瓦登菲斯對我群世界與他群世界之關係的解讀〉,現象學與人文科學學報(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第一期,頁179-195。(NSC91-2411-H-031-022)

34. 2003 年8月,〈附現與文化差異〉,東吳哲學學報,第八期,頁55-73。(NSC90-2411-H-032-022)

35. 2002年7月,〈舒茲論處境與行動〉,揭諦(南華大學哲學學報),第四期,頁195-230。

36. 2002年7月,〈舒茲論純粹我們係〉(Schutz on Pure We-Relationship),哲學論評,第二十五期,頁261-276。(in English)

37. 2002年2月,〈生活世界、文化的相違、基礎づけの理念〉,《文化と社会》,第3号。(Lifeworld,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he Idea of Grounding, in Culture and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 Vol 3. pp. 93-106. in Japanese)(NSC89-2411-H-032-014)

38. 2001年6月,〈主體性或社會性?─胡塞爾與舒茲論互為主體性〉,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七期,頁323-338。

39. 2001年5月,〈「人的態度」:胡塞爾的人文社會科學觀〉,揭諦(南華大學哲學學報),第三期,頁181-196。

40. 2000年3月,〈舒茲論超越、附現與多層面的生活世界經驗〉,台灣哲學研究,第三期,頁77-97。

41. 1999年8月,〈論舒茲的實質行動概念〉,台灣哲學研究,第二期,頁281-299。

42. 1998年11月,〈宗教現象學:其緣起、發展及困境〉,哲學雜誌,第二十六期,頁24-43。

 

B.研討會論文(五年內)

1. 2021/11/19, 發表論文:〈胡塞爾論世間人〉,「哲學與人類學對談」工作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 2021/6/25-27, 發表論文:Cultural Renewal and the Problem of Eurocentrism, Hong Kong, 線上視訊會議

3. 2021/6/4-6, 發表論文:Cultural Objects and the Problem of Otherness, Saint Louis線上視訊會議

4. 2019/11/8 參加Vietnam in the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Exchange in East Asia國際會議, 發表論文:Husserl’s Intercultural Implication of Ethical Renewal and Theoretical Rationality: A Reappraisal from East Asian Perspective,主辦單位:越南胡志明市國家社會人文大學,地點:越南胡志明市。

5. 2019/6/14 參加政治大學「現象學與當代思潮」會議,發表論文:〈胡塞爾論物與文化物〉,主辦單位:政治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地點:台北。

6. 2019/3/30-31參加「現象學的漢語經驗」,發表論文:〈文化物與物:胡塞爾的觀點〉,主辦單位:浙江大學,地點:杭州。

7. 2018/12/24-25參加「2018中國現象學年會:現象學的邊界與前沿」,發表論文:〈胡塞爾論文化之物〉,主辦單位:同濟大學,地點:上海。

8. 2018/11/30-12/3, 參加8th PEACE Conference, 主題:Applied Phenomenology,主辦單位: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發表論文:From Antithesis to Synthesis: Husserl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menology and Psychology。地點:Seoul, Korea。

9. 2018/10/20-23 參加現象學工作坊,主題為:「現象學與倫理學:歐洲與東亞視域中的舍勒」,發表論文:〈文化之物〉,主辦單位:廣州中山大學,地點:廣州。

10. 2018/10/18,參加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辦的「文化的概念釐清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胡塞爾論作為差異性與普遍性脈絡中的文化之物〉,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地點:台北。

11. 2018/7/5-7,參加Interamerican Phenomenological Workshop („Methods and Problems–Current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發表論文:Husserl and Schutz on Cultural Objects: Reflection on Cultural Difference。地點: Lima, Peru。

12. 2018/4/21-22, 參加「現象學的新趨勢」研討會,發表論文:〈從對立到調和:心理學與現象學的分與合〉。地點:上海。

13. 2017/21/1, 參加「文化跨界中的人文研究」研討會,發表論文:〈認同的追尋與自由:論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地點:高雄。

14. 2017/11/25-28, 參加Internationale Konferenz der Max-Scheler Gesellschaft, 主題:Scheler und asiatische Gedanken im Weltalter des Ausgleichs,主辦單位:廣州中山大學,發表論文:Husserl and Schutz on Cultural Objects。地點:中國廣州。

15. 2017/3/2-4,參加「戰後法國的現象學與反現象學思潮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發表論文:〈德里達論超越論現象學與現象學心理學之間的關係〉。地點:香港。

16. 2016/12/16-18, 參加7th PEACE Conference, 主題:Phenomenology of Dis/Ability,主辦單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發表論文:Game Object as Intentional Object。地點:Tokyo, Japan。

17. 2016/9/30-10/1, 參加「現象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發生現象學與倫理文化革新〉,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地點:台北。

18. 2016/6/18-19, 參加「現象學中的『神學轉向』」研討會,發表論文:〈神聖與世俗之間的相互糾纏關係〉。地點:中國南京。

19. 2016/5/28-29, 參加「生活哲學與現代人類生存」研討會,發表論文:〈現象學與生活──胡塞爾的方案〉。地點:中國杭州。

20. 2016/5/6-8, 參加International Alfred Schutz Circle雙年會,主題: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Reality,發表論文:Between Europe and non-Europe in Husserl’s Kaizo Articles: Genetic Phenomenology as Background。地點:Tokyo, Japan。

21. 2015/12/5-6, 參加中國現象學年會及研討會,主題:德法哲學,發表論文:〈德里達與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地點:中國廣州。

22. 2015/6/18-21參加Caribbe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哲學年會,主題:Shifting the Geography of Reason XII: Technologies of Liberation,發表論文:Game Object as Intentional Object: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地點:Quintana Roo, Mexico。

23. 2015/3/12-14參加由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與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辦之「心性現象學與心性哲學」研討會,發表論文:〈何以既預備又平行?進一步思考現象學心理學與超越論的現象學之關係〉。地點:高雄。

24. 2015/1/12-14參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主辦之「東亞與西方交流中的跨文化現象」研討會,發表論文:〈現象學心理學與經驗的世界〉。地點:台北。

25. 2014/12/15參加「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商務中心網路文化研討會」,主題:「e-culture」,發表論文:Game Object as Intentional Object: An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商務中心網路文化研究小組,地點:高雄。

26. 2014/12/6-7參加「2014法國哲學年會:現代與後現代」,發表論文:〈沙特論想像、不良信念與族群關係〉,主辦單位:同濟大學,地點:上海。

27. 2014/10/17-18參加「以物觀物:臺灣、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 Cultural Object in light of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in Husserl,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人文中心,地點:高雄。

28. 2014/9/16-20參加Leib und Leben: Perspektiven einer Oikologie 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Experiential World and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Sciences,主辦單位:Charles University,地點:Prague。

29. 2014/6/13-15參加國立中山大學主辦之Phenomenology as a Bridge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 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The Duplicate Faces of Weltkin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menological-psychological Reduction and Natural Attitude,地點:高雄。

30. 2014/5/20-23參加The Sixth Conference of the Phenomenology for East Asian Circle (PEACE),會議主題:“Kairos and Topos”,發表論文“Husserl on Cultural Object”,主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地點:香港。

31. 2013/12/21-22參加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主辦之「普世性與藝術家」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文化哲學與普世性問題〉,地點:台北。

32. 2013/11/21-22參加「觀‧物──哲學與藝術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世界之子的雙重面貌:既脫離又不脫離自然態度的現象學還原〉,主辦單位: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中心,地點:北京。

33. 2013/11/16-17參加「當代法國哲學的路徑國際學術研討會:啟蒙與反啟蒙」,發表論文:〈啟蒙/反啟蒙與生活世界〉,主辦單位:中國政法大學,地點:中國北京。

34. 2013/6/1-2 參加「中華現代性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中華文化與現代性:從歐洲理念與理性的關係說起〉,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地點:台北。

35. 2013/5/24-26參加Interdisciplinary Coalition of North American Phenomenologists (ICNAP) 5th Annual Meeting. 發表論文 “To Work on the Foundation of Socio-cultural Sciences: Husserl on Experiential World.” 地點:Ramapo College, New Jersey, USA.

36. 2013/1/12-13參加「建築與現象學第三次會議」,會議主題:「建築與生活世界」,發表論文〈實存空間與場所:兼論與建築的關係〉,主辦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地點:中國廣州。

37. 2012/12/7-8參加「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商務中心網路文化研討會」,主題:「意象與網路文化:跨文化哲學與美學」,發表論文〈虛擬實在的機會與挑戰:海姆的觀點〉,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商務中心網路文化研究小組,地點:高雄。

38. 2012/10/12-15參加「當代法國哲學的路徑國際學術研討會:生命、概念與行動」,發表論文:〈哲學家與世界:梅洛龐蒂的觀點〉,主辦單位:南京大學,地點:中國南京。

39. 2012/9/21-23  參加The Fifth Conference of the Phenomenology for East Asian Circle (PEACE),會議主題:“Phenomenology and Naturalism” 發表論文“Husserl on Lifeworld and Experiential World”,主辦單位:北京大學哲學系,地點:中國北京。

40. 2012/7/31-8/2參加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lebrating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Edward Cheng Foundation Asia Center for Phenomenology CUHK,會議主題:“Logos and Aisthesis: Phenomenology and the Arts” 發表論文“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and Experiential World”,主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現象學研究中心,地點:香港。

41. 2012/5/22-24 參加Founding Meeting for Schutz Circle。發表論文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with or without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地點:New School University, New York。

42. 2011/11/28-29 參加由澳洲Murdoch大學所主辦的Workshop 2011: Responsibility, Formal Knowledge and the Life-World。發表論文 “Husserl on Europe in Kaizo Articles” 地點:Perth, Australia

43. 2011/9/19-23 參加第四屆全球現象學聯合會(Organization of Phenomenological Organizations),發表論文 “Husserl on Europe in Kaizo Articles”。地點:Segovia, Spain

44. 2011/5/23-28參加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主辦的「國際哲學與文學學會年度研討會」,於閉幕圓桌會議發表論文 “Husserl on Encountering Cultural Difference”。地點:台南

45. 2011/5/5-6參加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中心主辦之「美感、真理與表達──現象學與藝術學術會議」,發表論文:〈相互調音關係與現象學心理學〉。地點:中國北京

46. 2011/4/28參加中央研究中國文哲所主辦之「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第三次小型研討會──修養、教化與政治哲學,發表論文:〈人的態度與人文世界:從胡塞爾閱讀唐君毅〉。地點:台北

47. 2010/12/9-13參加The Fourth Conference of the Phenomenology for East Asian Circle (PEACE),會議主題:“Border-Crossing” 發表論文“An In/comprehensible Alien Culture: Husserl on China”,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地點:高雄

48. 2009/12/17-19參加紀念胡塞爾百年誕辰研討會,會議主題:「從邏輯到歷史」,發表論文「歐洲作為理性理念:對胡塞爾的文化論述之省思」,主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中心。地點:香港。

49. 2009/9/26-27 參加國科會哲學學門93-97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論文:〈身體、不良信念與文化認同的基本態度:從沙特談起〉。地點:佛光大學。

50. 2009/9/18-21參加The Third Conference of the Phenomenology for East Asian Circle (PEACE),會議主題:“Applied Phenomenology”,發表論文“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from Husserl to Schutz”,主辦單位:首爾國立大學哲學系。地點:韓國首爾。

51. 2008/12/15-19 參加第三屆全球現象學聯合會(Organization of Phenomenological Organizations),發表論文 “Objective Meaning and Subjective Meaning: A Clarification of Schutz’s Point of View”。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52. 2008/11/28-29參加中央研究中國文哲所主辦之「想像與自然」研討會,發表論文:〈族群認同:從沙特論想像與不良信念談起〉。地點:台北。

53. 2008/6/30-7/6參加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主辦的「國際哲學與文學學會年度研討會」,發表論文:“The Hopeless Quest for Taiwanese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Orphan of Asia from Sartre’s Perspective.” 地點:澳洲墨爾本RMIT大學。

54. 2008/4/18-19參加國立政治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主辦之「2008政大『理論與實務』現象學會議」,會議主題:「現象學與人文精神的開展:從理論與實務來看」,發表論文:〈舒茲的社會理論與現象學心理學〉。地點:台北。

55. 2008/3/28-29參加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主辦之「梅洛龐蒂誕生百週年學術研討會:從現象學到人文科學」,發表論文:〈哲學家與世界:從胡塞爾到梅洛龐蒂〉

56. 2007/6/25-27參加義大利納布勒斯大學哲學系主辦的「歐洲暨環地中海區域跨文化對話現象學研討會」(The Euro-Mediterranean Network of Phenomenology for Intercultural Dialogue,發表論文:“Cultural Identity and Bad Faith: A Sartrean Perspective.” 地點:義大利納布勒斯

57. 2007/6/16-17參加東吳大學哲學系主辦「文化、價值與實踐」哲學研討會,發表論文:“Cultural Identity and Bad Faith: A Sartrean Perspective.” 地點:台北。

58. 2006/12/9參加中央研究院歐美所主辦「身體、認知與意義」哲學研討會,發表論文:〈哲學家與世界:從胡塞爾到梅洛龐蒂〉。地點:台北。

59. 2006/11/16參加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辦「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第一次小型研討會,發表論文〈從宗教多元論看多重認同〉。地點:台北。

60. 2006/9/22-25參加The Second Conference of the Phenomenology for East Asian Circle (PEACE),會議主題:“What is Experience? ─ Perception, Science, and the Life-World”,發表論文“From Phenomenology in East Asia to East Asian Phenomenology: An Intercultural Reflection”,主辦單位:東京大學Center for Philosophy (UTCP)。地點:日本東京。

61. 2006/5/22-25參加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en Years of Phenomenology in Hong Kong (Topic: Philia and Sophia),發表論文 “Philosopher for the World and Philosopher in the World: Husserl’s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and its After”。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62. 2005/8/15-20 參加第二屆全球現象學聯合會(Organization of Phenomenological Organizations),發表論文 “On Schutz’s Way of Doing Phenomenology: The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as a Clue” 地點: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holica del Peru,秘魯利馬。

63. 2005/6/24 參加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主辦之「第六屆倫理思想與道德關懷學術研討會」(主題:宗教信仰與多元文化),發表論文:〈希克論宗教多元主義〉。地點:台北淡水。

64. 2005/4/28-29 參加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主辦之「存在與辯證思維:沙特誕生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衝突的人際關係:沙特論「為他人存有」〉。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65. 2005/2/25-26 參加國科會哲學學門86-92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論文:〈我群世界與他群世界之間:瓦登菲爾斯論文化間際性〉。地點:國立中正大學。

66. 2004/10/15-18參加現象學國際研討會及第十屆中國現象學年會,主題:「現象學與倫理」,發表論文:〈舒茲論主觀意義與客觀意義〉,地點:中國廣州中山大學。

67. 2004/6/12 參加東吳大學哲學系主辦之學術研討會,主題:當代知識論的多元議題,發表論文:〈舒茲論主觀意義與客觀意義〉。地點:台北。

68. 2004/5/23-28 參加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主辦之「第一屆東亞現象學研討會」(PEACE),發表論文: “Between Homeworld and Alienworld: Waldefels on Interculturality.”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69. 2004/5/15 參加南華大學哲學系主辦之第五屆比較哲學會議,發表論文:〈我群世界與他群世界之間:瓦登菲爾斯論文化間際性〉。地點:南華大學。

70. 2004/4/3-6 參加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舉行之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Alfred     Schutz and his Intellectual Partners”,發表論文:”Schutz and Sartre on Situation”。 地點:日本東京。

71. 2003年12/6-7,參加「紀念赫德逝世二百週年學術研討會」,台北醫學大學人文醫學研究所主辦,發表論文:〈當代文化哲學中的赫德圖像〉。地點:台北。

72. 2003年11/8月,〈現象學心理學與超驗現象學〉,第一屆兩岸三地現象學學術會議,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主辦。地點:高雄。

73. 2003年9/2-3,〈當代現象學的文化論述:瓦登菲爾斯論文化間際性與文化交融性〉,第七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華梵大學哲學系主辦。地點:台北。

74. 2003年4/29,〈文化差異之省思:論胡塞爾與瓦登菲爾斯對我群世界與他群世界之關係的解讀〉,東吳大學文學院第十八屆系際學術研討會─「e世代文化的因應」。地點:台北。

75. 2002年9/24-26,‘Ap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Inaugural Conference: Phenomenology and the Human Pathos,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主辦。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76. 2002年5/3-4,〈代間關係與代間照顧:何不提出代間存有?〉,第三屆「倫理思想與道德關懷」學術研討會(主題:性產業/醫療照顧:研究方法與倫理爭議),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組主辦。地點:台北淡水。

77. 2002年4/15,〈我群世界、他群世界與生活世界:現象學的文化差異論述〉,「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的對話」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現象學研究中心主辦。地點:台北。

78. 2001年6/6,〈世界、行動與自由:沙特與舒茲論處境〉,第二屆比較哲學會議,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主辦。地點:南華大學。

79. 2001年3/16-17,〈自然與人文:胡塞爾在「觀念第二冊」的觀點〉,第二屆倫理思想與道德關懷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自然與環境),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組主辦。地點:台北淡水。

80. 2000年11月,‘Lifeworld,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he Idea of Grounding’,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enomenology,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與美國The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Phenomenology合辦,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81. 2000年6/9,〈社會性或主體性:胡賽爾與舒茲論「互為主體性」〉,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哲學基礎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主辦。地點:台北。

82. 2000年5/6,〈舒茲論處境與行動〉,第一屆倫理思想與道德關懷研討會(主題:自由與責任),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組主辦。地點:台北淡水。

83. 1999年12月,‘Lifeworld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Perspectives of Husserl and Schutz in Comparison.’ I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Tamkang University, Tamsui, Taiwan.

84. 1999年10月,‘Schutz’s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World: The Pure We-Relationship and the Mutual Tuning-In Relationship’,發表於”Annual Meeting and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Phenomenology and the Human Sciences” 地點:Eugene, Oregon, USA

85. 1999年3月,‘Schutz on Transcendence and the Variety of Lifeworld Experience.’,紀念舒茲百年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早稻田大學主辦。地點:日本東京。

86. 1999年3月,〈舒茲論超越、附現與多層面的生活世界經驗〉,德國哲學會例行學術研討會。地點:台北。

87. 1998年12月,〈論舒茲的實質行動概念〉,「台灣哲學會」年會暨研討會。地點:台北。

88. 1998年9月,〈胡塞爾論「人的態度」〉,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學術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主辦。地點:新竹。

89. 1997年10月,‘Schutz on Lifeworld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ymposium on “Schutzian Theory of Social Science”,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Phenomenology, 地點:Delray Beach, Florida, USA。

90. 19976月,〈宗教現象學:其緣起、發展及困境〉,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辦之「宗教發展近況」系列研討會。地點:台北。

 

C.專書及專書論文

1.  202211月通過審查,〈心靈的具身化:胡塞爾對於心物問題的重新審視〉,《反思與變革:學術典範、社會議題與地方發展》(葉光輝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預定20236月出版。

2. 20218月,《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台北:台大出版中心。(ISBN 978-986-350-470-2

3. 201912月,〈文化革新:以發生現象學作為討論線索〉,《近代東西思想交流中的詮釋探問》(黃冠閔、梁奮程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頁159-188

4. 201910月,Life-world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Würzburg: Verla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Monograph)

5. 20191月,《胡塞爾與世間意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復旦大學日月光華哲學講座叢書)

6. 20167月,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Experiential World and the Foundation of Socio-cultural Sciences, in Kontexte des LeiblichenCathrin Nielsen, Karel Novotný, Thomas Nenon (eds.), Verlag Bautz. pp. 429–442. (ISBN: 978-3-95948-139-7)

7. 2016年2月,〈唐吉柯德的想像世界與虛擬實境〉(與田莉安合著),《電子商務與網路社會2016》,梁定澎主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商務中心出版,頁290-303

8. 2014年12月,〈人的態度與人文世界:從胡塞爾閱讀唐君毅〉,《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政治哲學》(黃冠閔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頁171-207。

9. 2014年6月,〈虛擬實在的機會與挑戰:海姆的觀點〉,《網路傳媒與文化:意象、圖像與虛擬影像》(游淙祺編),台北:華泰文化,頁137-148。

10. 2014年1月,Mutual Tuning-in Relationships and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in Interrelation of Phenomenology,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Arts M. Barber and J. Dreher(ed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4.

11. 2013年12月,〈中華文化與現代性:從歐洲理念與理性的關係說起〉,《中華現代性的探索》,沈清松主編,臺北:政大出版社,頁317-350。

12. 2013年12月,〈數位虛擬影像的文化衝擊〉,《電子商務新境界》,梁定澎主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商務中心出版,頁250-259。

13. 2013年12月,Husserl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urope and Non-Europe, in Border-Crossing: Phenomenology, Intercultura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ed. by Kwok-ying LAU, Chung-Chi YU, Wurzburg: Verlag Konigshausen & Neumann. pp. 75-86。

14. 2010年12月,〈多重認同─從希克的宗教多元論談起〉,《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多元對話篇》,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頁145-177。

15. 2010年11月,Ap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in Identity and Alterity: Phenomenology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ed. by Kwok-Ying LAU, Chan-Fai CHEUNG, and Tze-Wan KWAN, Würzburg: Verla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pp. 113–124.

16. 2010年10月, Objective Meaning and Subjective Meaning: A Clarification of Schutz’s Point of View, in Advancing Phenomenology: Essays in Honor of Lester Embree, ed. by Thomas Nenon and Philip Blosser, Springer: Contributions to Phenomenology, Vol. 62. pp. 413-430.

17. 2009年12月,《哲學,要怎麼說》,國立中山大學西灣文庫。

18. 2009年1月,Schutz and Sartre on Situation, in Hisashi Nasu et al. eds., Schutz and his Intellectual Partners, UKV Verlaggesellschaft mbH, pp. 255-269.

19. 2007. ‘From Phenomenology in East Asia to East Asian Phenomenology: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2005, Vol. I: Selected Essays from Asia,’ in Phenomenology 2005, Vol. I: Selected Essays from Asia, (ed. by Cheung Chan-Fai & Yu Chung-Chi), Zeta Books. pp.13-30.

20. 2007. ‘On Schutz’s Way of Doing Phenomenology: The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as a Clue,’ in Phenomenology 2005, Vol. I: Selected Essays from Asia, (ed. by Cheung Chan-Fai & Yu Chung-Chi), Zeta Books. Pp.757-766.

21. 2007.《社會世界與文化差異:現象學的考察》,台北:國立編譯館/漫遊者出版社,2007年3月(2007年10月二刷)。

22. 2006.《信不信由你:從哲學看宗教》,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8月。

23. 2005. ‘Schutz on Transcendence and the Variety of Life-World Experience.’ in Explorations of the Life-World: Continuing Dialogues with Alfred Schutz (ed. by M. Endress, G. Psathes and H. Nasu), Dordrecht: Springer. pp.267-280.

24. 2004. ‘Lifeworld,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he Idea of Grounding,’ in Space, Time and Culture (ed. by David Carr and Cheung Chan-fai), Heidelberg:Springer, pp.177-187. (NSC89-2411-H-032-014)

25. 2001. ‘Von der Sozialwelt zur Lebenswelt: über die Bedeutung des Kulturbegriffs bei Alfred Schütz’, in: Die Macht der Differenzen (Hrsg. Reinhard Düssel, Geert Edel, Ulrich Schödlbauer), Heidelberg: Synchron, pp.249-274.

26. 1999. ‘Schutz on Lifeworld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in: Schutzian Social Science (ed. by Lester Embre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Netherlands), pp.159-172.

 

D.書評介紹

1. 2013年6月,〈翟振明,《有無之間-虛擬實在的哲學探險》〉,哲學與文化,第40卷第6期,頁101-107。(與陳信合著)

2. 2007年12月,〈《人的形象和神的形象》導讀〉,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三十五卷第四期,頁111-114。

3. 2006年3月,〈揭顯「秘密中的秘密」:透過莫倫的《現象學導論》走向現象學〉,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三十四卷第一期,頁97-104。

 

E.翻譯

1. 201710,《現象學的心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2. 2012年9月,《社會世界的意義構成》,北京:商務印書館。

3. 2004年12月,〈介乎突現與回應之間的現象學〉(Bernhard Waldenfels原著),《現象學與人文科學學報》(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第一期,頁225-243。

 

F.編輯

1. 2014年6月,《網路傳媒與文化:意象、圖像與虛擬影像》,臺北:華泰文化。

2. 2013年12月,Border-Crossing: Phenomenology, Intercultura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ed. by Kwok-ying LAU, Chung-Chi YU, Wurzburg: Verlag Konigshausen & Neumann.

3. 2013,虛擬與實在之間:數位化時代藝術文化經驗之省思專題,《哲學與文化》,第40卷第六期,2013.06。

4. 2012, Phenomenology and Human Experiences, Chung-Chi Yu and Kwok-Ying Lau(eds.), Bautz Verlag.

5. 2010, Phenomenology 2010, Vol. I: Selected Essays from Asia and Pacific, Zeta Books.

6. 2007, Phenomenology 2005, Vol. I: Selected Essays from Asia, Zeta Books.

 

三、歷年所執行的科技部(國科會)研究計畫

1. 精神與自然:胡塞爾對於心物問題的思考,110-2410-H-110-062-MY3,2021.08.01 至 2024.07.31

2. 文化之物與文化差異:基於胡塞爾思想脈絡的探究,107-2410-H-110-077-MY3,2018.08.01 至 2021.07.31

3. 世界與人:胡塞爾現象學心理學研究,104-2410-H-110-083-MY3,2015.08.01 至 2018.07.31

4. 虛擬實在與自我—以胡塞爾現象學為探討脈絡,102-2420-H-110-003-MY3,2013.08.01 至 2016.07.31

5. 胡塞爾論革新、倫理與文化:以Kaizo 諸篇論文作為起點的研究,101-2410-H-110-026-MY3,2012.8.1至2015.7.31

6. 歐洲作為理念:胡塞爾的論述,98-2410-H110-038-MY3,2009.8.1至2012.7.31

7. 身體、不良信念與文化認同的基本態度:從沙特說起,97-2410-H-110-054-,2008.08.01至2009.07.31

8. 哲學是什麼?梅洛龐蒂的觀點,96-2411-H-031-006-,2007.08.01至2008.07.31

9. 衝突或和諧的社會關係?比較沙特與舒茲的觀點,95-2411-H-031-006-,2006.08.01 至 2007.07.31

10. 舒茲的現象學思路:以胡塞爾的人文世界之構成與現象學心理學作為解釋線索,94-2411-H-031-006,2005.08.01 至 2006.12.31

11. 從當代哲學的文化論述看赫德的文化思想,93-2411-H-031-004,2004.08.01 至 2005.07.31

12. 舒茲的《社會世界之意義構成》譯注計畫,2/2,93-2420-H-031-001,2004.08.01 至 2005.07.31

13. 舒茲的《社會世界之意義構成》譯注計畫,2/1,92-2420-H-031-002,2003.08.01 至 2004.07.31

14. 我群世界與他群世界:從胡塞爾到瓦登菲爾斯,91-2411-H-031-022-,2002.08.01 至 2003.12.31

15. 附現與文化差異,90-2411-H-032-010,2001.08.01 至 2002.12.31

16. 生活世界、文化差異與奠基理念,89-2411-H-032-014,2000.08.01 至 2001.12.31

 

四、服務

1. 擔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2015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

2. 擔任哲學研究所所長(2009年5月1日至2016年8月)

3. 擔任教育部追求頂尖大學計畫「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商務與網路社會計畫」下的網路文化研究小組子計畫協同主持人,並主辦工作坊與研討會活動

4. 擔任文學院人文研究中心委員

5. 擔任通識中心「哲學與道德思維」向度召集人

6. 擔任文學院跨文化美學學程召集人

7. 擔任導師,曾獲選100年度校優良導師

8. 擔任Human StudiesSchutzian Research以及《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等期刊編輯委員

9. 擔任東亞現象學圈台灣地區聯絡人

10. 擔任OPO(全球現象學聯合會)執行委員

11. 曾擔任台灣哲學會100-102年度理事

 

五、校外演講

1. 2015/4/18,受邀至廣州中山大學 “Relationship between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in Workshop on“Phenomenology and Oriental Philosophy”

2. 2015/4/8,受邀至輔英科技大學演講,主題為「你有多自由? 從理性思考自由的各種面向」。

3. 2014/11/23-12/8,受邀至上海復旦大學,以「現象學心理學」為主題進行四次講座。

4. 2014/11/5,受邀至國立成功大學應用哲學學程講座,主題:「社會哲學:從小市民的心聲說起」。

5. 2014/9/11,受邀至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at Galway,主題: "Husserl on Europe in the Kaizo articles"

6. 2014/3/27,受邀至成功大學通識講座演講,主題:「什麼是哲學?」

7. 2013/6/26-27,受邀至Slovenia的Ljubiana大學舉行兩場演講,主題一: “Husserl on Difference between Europe and non-Europe”,主題二: “The Hopeless Quest for Taiwanese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The Orphan of Asia from Sartre’s Perspective.”

8. 2013/6/6,受邀至成功大學「通識巡迴講座—公民素養」課程演講,主題:「自由與責任」。

9. 2013/5/8,受邀至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演講,主題:「胡塞爾論現象學心理學與經驗世界」。

10. 2012/12/19,受邀至東吳大學哲學系演講,主題:「胡塞爾論生活世界、理性與歐洲」。

11. 2011/5/24,受邀至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系演講,主題為「現象學作為一種素養」。

12. 2011/1/3,受邀至華梵大學哲學系演講,主題為「胡塞爾論中國」。

13. 2010/10/4-7,受邀至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演講,共計兩次,主題分別為「胡塞爾論歐洲」及「哲學,要怎麼說──以自由與責任為例」。

14. 2010/7,受邀至國科會高中生人文營演講,主題為「哲學,要怎麼說」。

15. 2008/12,受邀至南華大學哲學系演講,主題為「歐洲作為理念:胡塞爾的觀點」。

16. 2008/9,受邀至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班演講,共計兩次,主題皆為「現象學心理學」。

17. 2007/6/4,受邀至淡江大學通識中心演講,主題「沙特論自由」。

18. 2007/3/31,受邀至東吳大學外語學院「他者形象」研討會擔任主題演講人,題目:「召喚與回應之間:瓦登菲爾斯論他者」。

19. 2006/11/6,受邀至佛光大學哲學系演講,主題「從宗教多元論看多重認同」。

20. 2006/6/12,受邀至淡水社區大學演講「赫德:浪漫主義先驅」。

21. 2006/3/23,受邀至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博士班演講「當代文化哲學議題」。

22. 2004/10/26,受邀至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演講,題目:「霍倫斯坦論文化間的相互誤解」。

23. 2004/3/22,受邀至香港中文大學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報告台灣現象學研究近況。

24. 2004/5/12,受邀至東吳大學德文系演講,主題:「哲學家的故事:以尼采為例」。

 

瀏覽數: